香港電影 2024
電影由黃修平執導並參與編劇、監製、剪接,演員有游學修、鍾雪瑩、吳祉昊等主演。 這部電影是講述聾人的題材。 電影在音效上讓觀眾們跟著電影去體驗聾人在不同情況下所擁有的聽覺狀態。 我第一次接觸電影播放的時候會出現突然的完全無聲, 感同身受那種聾人世界安靜下來的氛圍。
故事主要是講述三個聾人的年輕男女:子信、 Alan和素恩, 以他們的故事和選擇, 給大家呈現有缺陷的他們在這個社會中如何努力和融入。
從小時候起活潑可愛的子信和靦腆義氣的Alan就是很好的朋友, 他們在學校上課, 老師讓大家學習如何看唇語, 堅決讓大家不要用手語, 叛逆的子信不願意放棄手語, 總是和老師唱反調, 而Alan會幫他說話, 兩個人會被叫到教室外面罰站, 他們在學校走廊上手舞足蹈, 談天論地, 開心不已。 長大之後, 因為科技的發達, 聾人有了一個選項, 那就是植入「人工耳蝸」, 也就是所謂的「人工電子耳」。 利用手術的方式植入在耳朵中, 讓聾人有聽覺。
Alan和素恩分別是「人工耳蝸」的宣傳大使, 他們兩個經常去不同的地方演講, 講述自己的經歷同時, 推廣用「人工耳蝸」的好處。 Alan在相處過程中悄悄生了情愫, 他看素恩完全不懂手語, 提出了介紹Alan給他認識, 因為Alan的手語十分熟稔。 素恩第一次見Alan是在台上演講, 她說「人工耳蝸的成功會讓世界不再有聾人。」 Alan聽到這樣的詞句, 氣憤地站起來用手語質問素恩到底知不知道她在說什麼, 並當眾突兀地離場。 素恩因為感到抱歉, 讓Alan幫忙給子信看她的「道歉視頻」。 誤會解除後, 三個人成為了好朋友。 素恩因為想要學手語, 尋求子信的幫助, 子信想要考潛水教練的執照, 尋求素恩的幫助。
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女, 對事情也有不同的見解和選擇。 子信父母都是打工過活的貧困家庭, 他不但自力更生洗車, 還努力考牌做自己夢想的潛水員工作, 即使睡眠不足體力透支, 他樂觀地努力前進, 他熱愛手語的表達方式, 也從來不為自己是一個聾人而為恥。子信有一班好朋友, 大家互相扶持, 互相幫助, 一起在社會上闖蕩, 他的友好、豁達、外放總是吸引所有人喜歡他。
Alan的家境比較好, 他的「人工耳蝸」都是最新型的, 他十歲裝了人工耳蝸, 幾乎以一個正常人活躍於社會大眾之間, 他喜歡畫畫, 喜歡攝影, 在健聽社群和聾人社群兩個族群都遊刃有餘。 Alan表面上樂觀陽光, 可是私底下他不願意別人以異樣眼光看他, 他努力融入正常人的行列。 他和子信是很好的朋友, 為了子信的承諾, 他雖然排斥, 但繼續用著不熟練的手語。
素恩因為小時候發高燒之後就失去了聽覺, 媽媽嚴厲地要求她學習口語, 在學校也嚴格培養她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好學生。 素恩畢業就被一家保險公司聘用, 公司用素恩做「活招牌」, 所有的廣告, 公司網站, 和大樓的標牌都有她的身影。 她慢慢喜歡手語並開始學習, 後來因為「人工耳蝸」太舊而失去作用, 她也不打算去做手術來「恢復」聽力。 多愁善感的素恩討厭自己像個「吉祥物」的存在, 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惆悵。
三個年齡相近的聾人, 一個活得自信灑脫有自我追求,一個努力不懈積極融入,一個膽怯卻想要求變。手語把三人連上,觀眾跟著他們, 體驗著聾人在現實被碾壓, 碰撞得遍體鱗傷, 各自在跌跌撞撞之間尋找自我。
題外話, 通常一個男生喜歡女生, 帶女生見自己的兄弟, 而最後都變成自己喜歡的女生變成兄弟的女朋友。 這部電影讓人感到欣慰的是Alan最後還是子信的好朋友, 並沒有因為素恩選擇子信而和兄弟絕交。 試問這個世間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大氣, 如此有魄力, 如此有君子風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