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芯雨的小空間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書 ~~ 天堂旅行團 (Always Have, Always Will)



作者是張嘉佳, 出生於1980年6月22日江蘇南通,畢業於南京大學,擔任過雜志主筆,作家, 編劇和導演。 是一名中國當代作家、電影編劇和導演。 2014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出版,在中國大陸銷量超過400萬冊,同年,榮登第九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 因長期在新浪微博中發表「睡前故事」系列微博,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人」。  2018年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 2022年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天堂旅行團》。  這一部小說總共兩百八十六頁。


不得不說, 看這部小說害我用掉半盒紙巾, 隔天上班還被人挖苦說我是不是因為「情場失意」而頂著兩顆「核桃」。 我很喜歡這一部小說, 一部讓人會覺得人生在世, 有時候身邊真的有一些溫暖的人, 一句話, 拉一把, 又或者真心說了一句「我不恨了。」都會成就別人一生的釋懷。 


故事主要是以第一人稱「宋一鯉」, 一個覺得「沒有任何理由再活下去」的重度憂鬱症患者的故事。 宋一鯉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快樂過, 即使他喜歡用「笑容」偽裝自己的自卑、 脆弱、 和沮喪。  他的爸爸為了另一個女人在他六歲的時候拋棄了他的媽媽和他, 他的媽媽開了一家小飯館, 辛苦把宋一鯉養大。 五十多歲因為腦溢血開始時好時壞, 無法自理, 宋一鯉為了媽媽而辭職在家看店的同時, 照顧著她。  因為窮日子看不到盡頭, 他的太太和他結婚一年而已就拿著行李離開了, 宋一鯉的媽媽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她試圖自殺, 跳樓沒有成功反而癱瘓了, 宋一鯉辛苦地照顧媽媽半年, 他徹底麻木不仁, 他深信他的人生毫無價值; 他每一天的堅持沒有希望; 他認為他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死在童年的陰暗牆角; 死在從未停止的憂鬱; 死在他從始至終的無能為力。


宋一鯉故意受傷進了醫院, 醫師給他開了三天住院的單子, 他寫簡訊給太太, 希望藉此理由見她一面。 希望在對方心中還有一些憐憫或者對他的些微感情, 她會出現。  可是十三個月沒見面的女人來到醫院就說了每個月都發簡訊所說的話一樣, 「我們離婚吧。」  宋一鯉問她:「如果那一天我離世了, 妳會難過嗎?」 冰冷的答案再次澆在宋一鯉的心上。 一個雨夜, 宋一鯉吞了一整瓶安眠藥, 準備離開這個困住他的世界。  可是第二天才發現自己沒有死成。 


開著車子, 宋一鯉計劃著他的死亡, 突然一個小腦袋冒了出來, 童言童語地問說:「叔叔, 你要去哪裡?」 看著名叫「小聚」的七歲小女孩, 宋一鯉無法拒絕對方死前想要去聽演唱會的要求, 他咬咬牙就當自己要結束生命後積德行善的舉動, 他答應這個患了「腦癌」, 隨時可能一命嗚呼的絕症患者。 兩個人, 一大一小, 開著宋一鯉隨時都會散架的麵包車, 穿越了幾十座城市, 見了形形色色的人, 就為了一場演唱會, 一個孩子的夢想。 最後因為天氣原因, 演唱會沒有聽成, 而經過相處, 宋一鯉才發現, 這個人小鬼大的女孩是他生命中的「天使」, 她是知道了他不想要活下去, 而一直黏著他, 幫助他認知到生命走下去不容易, 但是想要活下去卻不能活更不容易。 


很感人的故事, 很順暢的文筆, 很鮮明的人物刻畫。 我相信作者一定有「焦慮症」或者「憂鬱症」的親身體會,因為真正的患者就是走不出來, 那種對人生的絕望,那種覺得對不起所有人隨時哭泣的崩潰;那種仔細為「死亡」做的策劃。 希望每個人都有一點善心, 若身邊有這樣「溺水」在自己情緒中的人, 請為他/她的黑暗點一盞燈, 請為他/她說一句溫馨的加油。 





1 則留言:

  1. 剧情很像菊次郎的夏天,一个孤独的中年人和一个孩童的互相治愈之旅。但张嘉佳的书虽然卖得火,却常被批评为“鸡汤味儿太浓”,透露着80、90年代地摊杂志的风格。畅销书作家都有这个弊端,写书没有足够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感人”这个层面。

    回覆刪除

影 ~~ 贖夢 (Peg O' My Heart)

香港電影 2025 這部電影是張家輝自編自導自演, 就連主題曲都是他自己唱的。 張家輝曾經執導的電影包括2014年的《盂蘭神功》、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2018年的《低壓槽》以及2025年的《贖夢》。 這一部電影題材應該是歸納為心理驚悚恐怖類。 演員除了張家輝, 還有陳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