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懸疑推理小說, 或者是一本心理驚悚小說, 作者是居住在美國的溫蒂·沃克, 她曾經是一名律師, 現在是一位心理懸疑小說作家。她的小說已被翻譯成23種外語,榮登國內外暢銷書排行榜,並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譯者是美國倫敦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臺師大翻譯研究所雙碩士的蘇雅薇。 這本書在二零一七年五月出版。 總共三百一十二頁。 我相信每一位讀者看書的時候都會去猜誰是「壞人」, 可是小說幾乎快要讀到尾聲了, 才真相大白、 水落石出。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 講述一個十七歲的女孩珍妮·克拉瑪, 某一天打扮後的她興高采烈去參加一個派對, 可是因為心儀的男生站在另一女生身邊談笑風生, 珍妮為此心情不好喝了很多酒, 之後她在洗手間吐了很多, 而後又怕同學和朋友的嘲笑, 她帶著羞愧跑到了樹林裡。 很不幸的, 在樹林中珍妮被攻擊, 毆打和強暴, 受盡折磨超過一個小時。 當珍妮被發現的時候遍體鱗傷, 在醫院中面對前來詢問的警察, 她什麼都不記得了, 起初大家以為她是因為創傷後症候群, 事實真相則是她的父母在和醫生商量過後, 決定清除她腦子裡面的記憶。
珍妮以為忘了的,其實還記得;珍妮以為創傷已經過去,卻發現恐懼還在。 腦子裡面的記憶雖然被刪除了, 但是珍妮在面對全鎮都知道發生什麼事的鄰居、 同學、朋友或是鎮上居民的「善意」, 她可以感受到自己身體上痛苦的記憶, 她被惡夢糾纏, 在情緒中浮沉, 實在難以負荷的時候選擇了割腕自殺。 發現珍妮並救了她的是正在外遇的媽媽, 夏綠蒂·克拉瑪。 也是這一次的事故, 讓一意孤行, 無視他人的反對和勸阻, 夏綠蒂重新審視自己讓珍妮失去那一段記憶是否是正確的。
夏綠蒂·克拉瑪因為童年的創傷, 自我分裂成一個好的自己, 一個壞的自己, 好的自己一直努力維繫著美滿的家庭, 壞的自己跟先生上班的車廠老闆有私情, 她認為在這個滿身銅臭, 滿嘴甜言蜜語的男人身上可以找到滿足。 直到因為珍妮的自殺, 蛛絲馬跡引向這個男人, 她開始懷疑自己的深情和付出是多麼的虛偽和虛假。
湯姆·克拉瑪是一個任何事都以夏綠蒂的決定為先的好好先生, 自從珍妮發生了不幸並選擇自我了結, 身為父親的他十分憤怒, 他認為沒有保護好女兒是因為自己的無能, 他流乾了眼淚, 每天跟進警察的線索, 自己廢寢忘食地排查每個學生, 甚至每個去參加派對的人。 湯姆深愛他的太太和一雙子女, 懊悔著自己是個不成功的爸爸。 奈何破案一直都很渺茫, 案件膠著都是因為罪犯為了犯案做了很周全的準備, 頭戴毛線帽, 身上除毛, 用保險套, 沒有在現場留下一絲的證據。
鮑伯·蘇利文是一個鎮上有錢、 有權、 正在參加政客選舉的企業家, 他的太太私底下找了私家偵探跟蹤他, 竊聽他, 歪打正著為鮑伯提供了強暴案發生時的不在場證明。 但是幾乎所有人把矛頭指向他, 並因為仇恨而想要「以暴制暴」。 他私底下跟鎮上太多的女人或者她們的女孩有私情, 而他也是死於一個「父親」復仇的計畫中。
最後要說的是艾倫·佛瑞斯特醫生, 他有一種醫療的方法, 幫助患者找尋丟失地回憶。 艾倫知道想起一些事情是很殘忍的決定, 甚至強行這樣做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但是聽到已經被抹去記憶的珍妮和她所遭受的一切, 艾倫很生氣, 他怒火沖天, 他非常樂意把這個駭人的惡夢還給珍妮。 在治療期間, 艾倫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父親, 他為了保護自己那晚也去派對的兒子不被懷疑, 他在療程中加入了一個不真實的細節, 因為研究表示在事實之間植入一個虛假的細節, 就能將假的記憶固化並成為真實記憶。
整本小說都是以艾倫·佛瑞斯特醫生幫助治療珍妮這條主線展開, 這位為了監獄罪犯做心理治療的醫生, 周旋於克拉瑪一家三口, 循序漸進, 諄諄善誘, 幫助這個頻臨崩潰破碎的家庭恢復正常, 他的幫助讓很多已經脫軌的列車導回了正道, 包括他自己。
很有意思的一部小說, 敘事風格就像讀者是心理治療室內的一位旁聽。 整本書情節錯綜復雜, 曲折離奇, 懸疑不斷, 結局反轉, 想不通又猜不透。 答案就不揭曉了, 喜歡懸疑小說的朋友就不要錯過這一部小說。 順道一提的是: 我覺得這部小說的名字, 並不是針對珍妮, 而是艾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